冰糖葫芦:起源于江南,发迹于北方,我可真厉害!
冰糖葫芦,也叫糖葫芦,
著名的中国传统小吃。
天津称「糖墩儿」,
济南叫「酸蘸儿」,
辽宁大连叫「梨膏」,
安徽凤阳叫「糖球」。
不知道你们那边叫什么呢?
冰糖葫芦火红的外表,
是冰天雪地里的一道靓丽风景,
给我们带来酸甜味道的同时,
也让我们的肠胃和心灵,得到休整。
别看雅俗与共,它是皇家血统!
别看糖葫芦现在常见于街头巷尾,
人家可是纯正的皇家血统。
发源江南,发迹北京,神了!
糖葫芦最初出现在江南,
最后发迹却在北方,
特别是北京,几乎是北京的一个符号。
《京华春梦录》记载:
「岁朝之游,向集厂甸。」
「迫兴阑游倦,买步偕返,则必购相生纸花,
乃大串糖葫芦,插于车旁,疾驶过市,
途人见之,成知为厂甸游归也。」
糖葫芦成为北京入岁时逛厂甸的标志。
厂甸庙会上,有一种大糖葫芦,用荆条穿成,
最长的有3米,表面刷上饴糖水,
顶端粘上花花绿绿的小纸旗子。
还有一种大挂山里红,
就是把上百颗山楂用线穿成一圈,
像挂朝珠一样挂在胸前,
随走随拽下一颗塞到嘴里。
最早制售糖葫芦的,
是「不老泉」「九龙斋」「信远斋」「全福德」
等出售蜜果的几个老字号。
「九龙斋」和「信远斋」
最早售卖的一颗颗单个儿红果海棠的糖球儿,
极受百姓青睐。
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写了「生死书从不老泉」,
自嘲学问赶不上「不老泉」糖葫芦制作的精美。
北京的冰糖葫芦最盛行于民国时期。
梁实秋在《雅舍谈吃》一文中记述道:
冰糖葫芦「以信远斋所制为最精,不用竹签,
每一颗山里红或海棠均单个独立,
所用之果皆硕大无比,而且干净,
放在垫了油纸的纸盒中由客携去」。
民国时期,东安市场南门的「隆记」食品店
制售的冰糖葫芦,也很有名。
岂止山楂?吃的就是花样!
冰糖葫芦最早是山楂,可很快就不只是山楂。
《燕京岁时记》载:
冰糖葫芦,乃用竹签,贯以山里红、
海棠果、葡萄、麻山药、核桃仁、豆沙等,
蘸以冰糖,甜脆而凉。
可见,至少从清代开始,
人们就开始尝试「冰糖」各种食物了。
除了传统的山楂冰糖葫芦外,
还有草莓冰糖葫芦、香蕉冰糖葫芦、
橘子冰糖葫芦、蜜枣冰糖葫芦、腰果冰糖葫芦、
绿豆沙冰糖葫芦、核桃冰糖葫芦、
朱古力冰糖葫芦、钙奶味冰糖葫芦,
等等。
台湾的糖葫芦叫做「鸟梨仔膏」,
是在腌制好的梨上裹一层红色糖浆。
基隆有用草莓做糖葫芦的,
裹的是白糖、黄糖、
红糖、麦芽糖一起熬制的糖浆。
在闽南和潮汕一带,
有一种小众水果叫油甘/余甘,
因其吃起来「先苦后甜」得名。
当地有句谚语:「甘回味甜,越吃越少年。」
余甘直接吃有点酸涩。
不过这难不倒好吃的闽南人和潮汕人,
他们把余甘做成冰糖葫芦,
就成了过年时孩子们争抢的零食。
余甘制成的冰糖葫芦可止咳化痰,
消炎去肿,缓解喉咙疼痛。
初食味酸涩,良久乃甘。
这也是一种人生况味呢!
此外,人们在糖葫芦造型上也动起了脑筋。
青岛有著名的「海云庵糖球会」,
经常可以看到黏成牛、虎等
各种样子的巨型糖葫芦。
冰糖葫芦的宇宙在东北,裹万物!
小孩小孩你别馋,我们来做糖!
欢迎留言:你最喜欢哪种冰糖葫芦?
——end——
策划 | 林少波
执行 | 张舒羽
视觉 | 杨东海、张闻倬
供图 | 林少波、图虫创意等,部分来源于网络
《中华遗产》新刊预告
2023年01期《糖史:一口甜味,千年求索》
中华遗产官方视频号
CHINESE HERITAGE
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
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这里▼
▲更多精彩,点击关注“大遗产”